2013-03-25

2。撈它兩滴活水來



朱熹有詩:
半畝方塘一鑒開
天光雲影共徘徊
問渠那得清如許
為有源頭活水來
太太的妹妹和妹夫在美崙山買了塊地,計劃退休後蓋他們的「夢想以求的家」。我悄悄的有個念頭,想請個書法高手寫下這首詩送他們作 「入厝」的心意。
我看的是一副詩情畫意的景。行家看的是另一層次。朱夫子是儒學大師,時時刻刻在修身求進。
孔夫子的學問真是博大精深啊,前一刻我才覺得它清澈明朗,怎麽突然烏雲漫天讓我無從瞭解?那個池塘為什麼如此清澈如鏡?該是因為活水不斷的流進來吧。
林語堂曾辦過一份基督教的雜誌,叫「活水」;想是要鼓勵自己不時需祈禱、摒除壞念頭、注入好念頭。
孔子的學問,我一竅不通,耶穌的情操也只是聽人說過。但是對高爾夫的「瞻之在前,乎焉在後」倒是親身體驗不少。
去年與太太在 Snoqualmie Fall 高爾夫球場遇到一80多歲的老紳士,說是每年夏天從 Florida 來此跟兒子住,順便享受涼爽的 高爾夫 天氣。他打的不遠可是球球在球道上。
「老先生,你打的真是好!」
「可不是嗎,我已打了50多年了。雖然現在已經不能像你們年青人那樣全力揮桿,但是家那些小伙子沒有人敢跟我打賭。哈哈哈。」
那天我打了出空前未有的好成績;太太是證人。想是他的和藹、親切,他的不慌不忙、按步就班影嚮了我。第二個週末我們夫妻又去打。這次我可是自信滿滿--我完完全全知道該怎麽幹-- 「不慌不忙、按步就班」。同樣的18洞多打了16桿。我對 高爾夫 的「瞻之在前,乎焉在後」體認實不輸於朱老之對於孔老的學問。
年輕時常與一位好友秉燭喝酒。他的酒量好,說 「微醺未醉」的感覺「有如神仙」。我浪漫的一面對高爾夫的捉摸不定也有同感--好像就要得道但是永遠就差那一點的感覺,只在天上有。我實際的陰暗面則渴望多一點 「天光」少一點「雲影」。

去年,我們夫妻有幸與雪珍在 Wayne 打過一場球。9 洞下來,雪珍的每一個推桿,頭都沒有仰起。回家後,餐桌前,我們倆不禁感嘆 「三人行必有我師」。不知那天雪珍有沒有從我這裡學到任何東西。她可沒開口 「教我」,我可是受用不盡。球打了十幾年,連最基本的都做不到。她辦的到,我也應該努力。
往後,可能的話我要多與陌生人打球。總希望偶爾能撈到一兩滴活水。

No comments: